葬花阁综合论坛 葬花阁 葬花阁论坛 宅男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363|回复: 3

[科普文学] 战俘返回,历史上不曾有先例:志愿军宁可光身子,也不...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7130

积分

总版主

精华
0
积分
7130
金币
140125
推广点
0

加入VIP | 最新地址

总版主论坛荣耀會員

发表于 2021-3-21 20: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送17金币,每日签到送金币,随意下种子!欢迎您的加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就要回家了,作为战俘的厄运即将结束了。然而事情并非这样简单。美韩方妄图阴谋利用战俘问题在其失败的纪录上争回一点面子。于是,他们首先将大部分战俘“甄别”为“不直接遣返”的一类;然后又对不得不“直接遣返”的战俘们竭尽迫害、污辱之能事,妄图使这些人改变主意。要不然他们就假惺惺地变出一副笑脸,发放衣物,改善管理,幻想掩盖自己迫害战俘的罪行。但这一切,对“心向祖国”的战俘们来说,均无济于事。

那些天在济州岛到仁川港的航道上,航行着一艘艘执行特殊任务的登陆舰。甲板上的美军官兵荷枪实弹、如临大敌;两边还跟随着几艘炮艇护航。哦?这就是押送朝中战俘去交换的船只。在它那狭窄的船舱里,竟关押着数百名受尽折磨的战俘。他们将在仁川港登陆,然后换乘火车到汉山,再乘汽车去板门店。

仿佛这是战俘之路的最后一程,然而却充满了灾难……

8月的大海,骄阳直射,海水像开了锅似的,蒸腾着一片淡淡的热气。登陆舰的甲板晒得烫人,船舱里就更不用说了,闷热得像一个大蒸笼。可是,残忍的押送士兵却关闭了舱内的所有通气窗口,而且一天一夜没有送一点食物和淡水。舱内的朝中战俘本来就已衰弱不堪,眼下更是雪上加霜,已经有60多个人休克了。战俘们愤怒了!反抗了!他们把船舱之间的隔离板全部拆毁,乒乓乒乓地砸着舱门、敲着船体,那架势,简直要把这个铁笼子捣毁。


负责押送的美军军官害怕了,连忙打开舱门交涉安抚。

“你们这是虐待战俘!我们要控告你们!"

“我们是人!你们应按照日内瓦公约给予战俘人道的待遇!赶快送水送饭!”

战俘们义正辞严,眼里喷着怒火,手里攥着木棍,美军官们自知理亏,害怕把事情闹大,只好答应打开通风窗,并送来了水和米饭团。谁知,战俘们吃了这些东西后却上吐下泻,一下子倒下了100多人。

船到仁川,全体战俘上岸后绝食一天表示抗议,并向国际红十字会代表控诉了美军虐待俘虏的罪行。



大概“美国人”也觉得做得太过分了,抑或是想在最后一刻为自己罩上一层遮羞布。他们在将朝中战俘交换出去时,把记载着自己罪恶的破衣短衫收了回去,给战俘们发放了一批崭新的美国军服、军靴以及提包、香烟、口香糖等物品,企图以此说明他们是讲“人道主义”的。然而,假的就是假的。

板门店,从8月5日开始,双方在此交换直接遣返的战俘,朝中方接收区设在离会议帐篷不远的一个山岗上。那里已被削成平坦的场地,正中央,耸立着一座朱红色的彩门,上面飘扬着四面巨大的朝鲜和中国的国旗。彩门中间的横额上,用朝中两种文字书写着“祖国怀抱”4个大字,两旁的红柱上,分别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万岁!”在彩门的左面和右面,各有排成一列的5个(共14个)接收站,前后辟有宽阔的停车场。


每天上午9点多钟,从接收场东面板门桥的方向,便传来一阵阵慷慨激昂的歌声和口号声,随着这些声音的增大临近,一辆辆满载朝中战俘的美军卡车慢慢驶过板门店,驶向接收站来了。

这时,中朝遣接军官们就站到接收站门前国旗下面,穿着白色隔离衣的医护人员随即站到他们旁边,再往后便是前来观察的中朝军官和新闻记者。他们自然地排成一列一列的队伍,怀着激动的心情欢迎那些苦难而不屈的战友。



歌声越来越近:《志愿军战歌》、《金日城将军之歌》、《东方红》,还有口号声:“打倒美帝国主义!”“祖国万岁!”“中朝人民万岁!”“啊!回来了!回到祖国怀抱了!每一辆卡车上都呼啦啦地飘扬着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每一辆卡车周围都挂着布制的各种各样的横幅标语。那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回归祖国的路上设法制成的,没有纸张,他们就撕碎身上的衣服;没有颜料,他们就咬破手指用鲜血写画……

这仅仅是一面面旗帜、一条条标语吗?不!这是他们一颗颗忠诚的心在跳动、在闪耀!

可是,这些归来人员自己却大都一身光光的,赤裸着脊背,打着赤脚,只穿着一条破旧的短裤,戴着一顶自己缝制的本国军帽。原来车子一开动,他们就把敌人发下来的新衣服全部脱掉,一路走一路扔,像吐一口痰一样还给它的主人了。在他们眼里,这些衣物是伪装,是耻辱,决不能让它玷污祖国的怀抱。

车子停下了,在接待站门前等待迎接的人们一齐举起了双手,举向天空,随着国旗的飘舞,向我方被俘人员不停地挥动起来:“欢迎啊!欢迎,欢迎你们胜利归来!"



紧接着,我们的接遣军官走上前去,代表祖国欢迎他们归来,并向他们致以亲人般的问候!刹那间,像一股电流触动了归来人员的心:几分钟以前,他们还在忍受着折磨。现在,回到祖国,回到自己亲人这里来啦!他们就像长久离开母亲的孩子,一旦跨进家门,怎能不心情激动啊!热泪盈眶,激情滚滚,有的竟真像孩子一样放声大哭……

但是,当他们发现远处站着几个美方接遣军官时,马上收起眼泪、止住哭声,捏紧了拳头横眉冷对,那些美国军官见此情景,心惊肉跳,知趣地向后退去,有一次,一位志愿军归俘一下车就挥起拳头,亮出被美国鬼子打伤的伤痕、控诉美军战俘营里的暴行。旁边的一个美军接遣军官以为要打他,吓得掉头跑掉了。

关于上述情景,当年曾亲临现场采访的英国记者温宁顿和澳大利亚记者贝却敌在合作的著述中有过较详尽的描述:

如果在1953年,8月中旬站在酒川江大桥上朝板门店南边的公路眺望,你就会发现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先例的景象映入眼帘。



河岸上散乱地堆积着被撕毁了的美国上衣、裤子、皮鞋等。这个大桥两端长达数公里的公路地段,几乎全被来往的汽车轮子压得嵌到红红的铺路石缝里去的美国军装包了起来。美国的军靴躺在路两旁,汽车队就在这条路上来来往往。从北朝鲜到南朝鲜去的卡车上可以看到,各16名美国、英国和南朝鲜俘虏由1名朝鲜或中国卫生兵陪伴着,舒适地坐在蒙上车棚的卡车里的松软的座席上,阳光照着他们。这些美国、英国和其他俘虏们把装着个人用品的手提包拿在手里或放在膝盖上,有些美国人和南朝鲜人看上去有点忧虑的样子。美国人已经得知“巴利·弗吉”精神病医院正在等待着 “激进分子”们进去。而南朝鲜人虽然不知道他们的伙伴几个月前遣返之后立即就被送进强制性的集中营里,但总是想起在傀儡军里的时候历尽的痛楚,因此,提起遣返就使他们不寒而栗。
从南朝鲜向北奔驰的一些卡车上看到的是每30个像畜牲一样紧紧挤在一起的,几乎全身赤裸、而且异常消瘦的人们。尽管阳光十分灼热,到处腾起令人窒息的灰尘,而且大雨不断,车上却没有安装棚子。当然更没有坐的地方。没有光身子的人们把能够触起关于美国人和死亡集中营的恶梦般的回忆的一切东西都撕毁掉了。因此,瞬息间他们就变成了一丝不挂的人。卡车过去以后,河岸和大路上就堆起了从车上抛下来的上衣和裤子。很多人除了在腰间系上一条毛巾以外,没有穿其他衣服。还有很多人得了“无剧毒的炎症”,脸上浮肿,出了很多水泡,其他的人则受了打击伤。美国人的棍棒和刺刀不断舞动,因此他们刚刚形成的新的伤口里不断有鲜血流出来。但是,他们一直高声唱歌,直到唱得喉咙变哑。


8月份回到朝中方面来的第一批俘虏人员在到达装饰得非常美丽的接受地点之前,一直没有机会扔掉他们穿着令人憎恶的美国军服。他们是美国人应当在4月份遣返而后来扣留下来作为人质的那些病俘的一部分。美国人把他们赶进卫生车里,并在门外边上了锁,第一辆汽车到达,门被打开的时候,负责俘虏引渡工作的美国军官们的脸上呈现出难堪的表情。他们在朝中同行们冷静而责难的眼光下低下了头。
车门一打开时看到,脸色灰白、颧骨突出的10个人手里都擎着祖国的旗帜。他们用火焰一样的、仇恨的眼光怒视着美国军官。被扶下卫生车以后,他们不愿意在没有完全撕毁并扔掉美国衣服和鞋袜的情况下挪动一步。其他卫生车上的门打开的时候,也发生了相似的事情。好长一段时间内,朝中方面负责引渡俘虏工作的军官们不得不时常找住并阻止扑向美国军官的归俘们。美国军官和士兵们在飞来的军靴和怒骂下抱头鼠窜。


从第一天起,随着卫生车和卡车发动机的隆隆声传来,像山一样的美国军服、军靴、食品盒子和其他物品越堆越高。

普利策奖金获得者、《芝加哥每日新闻》记者比奇在看到一位患了肺结核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俘虏用最后一点力气把美制军靴脱下来的情景时十分惊慌。他用悲伤的语调问道:“那么,这些人为什么连军靴也不愿意带走呢?这双军靴是相当好的啊!我想,在朝鲜和中国,像这样好的军靴是不多的。”但是比奇和其他美国记者们没有问一问,俘虏们为什么对于使人回想起美国人施加的拷问和那个鬼域的东西抱有如此刻骨的仇恨,并把它看做是一种耻辱…..

8月9日,朝中方面的470名女战俘被遣返归来了。其中绝大多数是朝鲜人民军的女战士,中国志愿军的女俘只有一人,她叫杨玉华。

有一位原苏联作家的作品名字叫《战争中没有女性》,有一位中国作家的作品题目是《战争让女人走开》。不管是“没有”,还是“走开”,都说明了一种现象;女人一旦卷入战争,就不成其为女人了。她所付出的代价和遭受的苦难将比男人多几倍,尤其不幸是她假如成了战俘,后果就更不堪设想了……



这些归来的女俘们已把领到的美国衣服拆改成很好看的自己军队式样的上衣,裙子和军帽。她们都脱下鞋袜,却没有扔掉,车一停下,她们不等卫生车门打开就砸碎了玻璃车窗,伸出手把门上的手柄扭开了。她们手里拎着美制的高腰靴和短靴,猛烈地追打着在场的美国军人,没有一个人能阻拦她们。美军司机被这些从美国战俘营受到的可怕的痛苦与污辱所激怒起来的痛哭流涕的女子们吓呆了,为了躲避开她们暴风雨般的攻击,只好抱着头爬到卫生车车棚上。

愤怒与仇恨的狂涛不可遏止,请想想她们身受的那些兽兵的凌辱,就是把他们一口口咬碎也不解恨。

杨玉华,战俘营里唯一的志愿军女俘,1951年入朝在志愿军某部当卫生员,这时她才只有17岁。五次战役时她们5名女战士在前线被美军俘虏,从此日月无光。美军以检查武器为名用带毛的魔掌撕碎她们的衣服企图污辱。她们奋力夺枪反抗,“嗒嗒嗒……”兽兵们开枪了,当场有4名女战士倒在血泊里,仅仅活下小杨一人。

两个月后,她被送到釜山第七收容所,这是个专门关押女俘的地方。一来她就说:“我是中国人,是与敌人坚决斗争被俘的,今天宁愿饿死也不吃敌人的一顿饭。”然后只是哭泣,特别一见到中国人,更是用手把脸捂住,痛哭不已。美军总管泰勒没有办法,就把懂英语的志愿军男战俘张泽石叫到办公室,让他去领一个罐头,劝劝杨玉华,送她去女俘营。



几十年后,张泽石还牢牢记着那令人心碎的一幕。他深沉地回忆说:“我见到她时,她又瘦又弱,亭亭玉立地站着,完全是个小姑娘。穿着一身长长的军装,戴着军帽,摘下帽子,清秀的脸庞上是一幅男娃儿的发型。一见到我,她眼圈红了,不停地哭着,她看起来很饿,我打开罐头,她一边吃一边抽泣。我一问她怎么被俘,她就哭得很伤心。泰勒在一边听不懂我们的话,一见她哭,就急了,对我说‘她哭什么?你告诉她,和谈快成功了,她很快就能回家,去见她的妈妈,你送她走吧。’我把泰勒的话告诉她,杨玉华又哭了:“我从小就没有妈妈,跟外婆长大,参军出来,外婆还不知道——

“在去女战俘营的路上,她仍然不停地嚼缨地哭,委屈得像个只知道哭的小女孩。她才17岁,厄运已经把她吓坏了。我告诉她,女俘营里全是朝鲜大姐,只有她一名志愿军女俘,她一听,眼泪又滚落出来。……记得,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微风轻轻地吹着,我领着她下了那道坡,就已经看见女俘营的铁丝网了。突然,我们听到了一阵舒缓如泉水一般清亮的歌声,正从女俘营里传来,那是一首四声部的女声合唱《春之歌》:

青山坡下,平原宽广,肥沃而芬芳。依依垂杨,随风飘荡,享受着春之光……

“我的心震颤了,在这非常美妙非常神圣的合唱声中,我本来已经正常健康的心脏一下又虚弱了。已经很久没有听到歌声了。我特别注意了杨玉华,在她那少女稚气的脸庞上已经蒙上了一层惊讶又感动的迷幻色彩。战争、毁灭、被俘,屈辱,我们几乎已经忘记,人世间还有流淌的音乐、还有阳光、友谊和爱……在这片战争留下的铁丝网间,在这象征着囚俘的屈辱的营场,女性,不,人类又像是春天一样地闪烁光彩。


“待我们走近,隔着那一只只小方格联结成的铁丝网。我看见那些唱歌的人,正安静地坐在营场的空地上沐浴阳光。这100来人的合唱队伍中有老年人,中年妇女,小姑娘和豆蔻年华的少女。捧着书本的,做着针线的,抱着婴儿的,互相依偎着、挨靠着,一派与世隔绝的和平与安宁。这是极端残酷的环境里瞬间的静止。站在人群里指挥唱歌的,是个20来岁的人民军女战士,穿着一身自己改制的匀称合体的军装,就连那条红色的裤缝也细心地勾勒出,她和我戴着同样的袖章,也是大队长。

“由于第一名志愿军女俘的到来,歌声停住了,好奇的朝鲜女俘将杨玉华团团围住,几位年纪大一些的怜爱地拉住她怯怯放在身后的双手,抱住她不安地耸动着的瘦肩。女俘营的大队长用标准的汉语招呼我:“喂,大队长,这是谁?”“她叫杨玉华,是我们志愿军的小妹妹。咦,你的汉语为什么讲得这么好?”她咯咯地笑了:‘我是延边人,姓朴,原来是四野文工团的。战争一开始,我们就回祖国了。’我也乐了:‘那太好了,这位小妹妹就放心地托给你这位大姐吧了’……


我要走了。这时,我才发现一声不响的杨玉华正可怜地拉着我的手,在她紧紧瞅着我的依恋的目光中,我的心被震动了,那可怜的目光告诉我什么是同胞感情,我仿佛觉得她就是我心爱的离不开的小妹妹,亲妹妹,我的心灵里产生了一种淡淡的疼痛,我不忍将她单独地留下,不忍再让她遭受孤独、恐吓和欺凌……可是,我又能有什么办法将她永远留在身边呢?我说:‘你要勇敢,坚强,要好好地向这里的朝鲜大姐学习。你还要努力学朝鲜话、学朝鲜歌,将来带回祖国去。’她的眼泪又涌了出来。我走远了,翻上了那道山坡,回头看,已在脚下的杨玉华瘦伶伶的身形剪纸似地附在那片冰冷狰狞的铁丝网上,正眼巴巴地瞅着我。哦!一杨玉华,杨玉华,杨玉华……”


0

主题

3

帖子

2

积分

Level 2

Rank: 7Rank: 7Rank: 7

精华
0
积分
2
金币
32
推广点
0

加入VIP | 最新地址
发表于 2021-5-15 19: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信仰的力量,志愿军万岁!

1

主题

19

帖子

69

积分

Level 5

Rank: 10Rank: 10Rank: 10

精华
0
积分
69
金币
1386
推广点
0

加入VIP | 最新地址
发表于 2021-5-27 16: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向祖国”的战俘们。
呵呵,回到大陆以后,他们的日子一点也不比在战俘营好过,同样遭到精神,肉体的折磨,除了无休止的审查,甄别,开除军籍,党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络我们|葬花阁-华语优质成人社区

GMT+8, 2024-4-29 09: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